政风热线 > 要闻E览 > 问政畅政 > 正文

南通市区建成区33条“龙须沟”变身景观河

来源:交汇点  作者:  2019-12-13 10:33:00
水环境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座城市宜居与否的重要指标。12月12日,交汇点记者从南通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3年攻坚整治,南通市区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33条“龙须沟”变身景观河。

  水环境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座城市宜居与否的重要指标。12月12日,交汇点记者从南通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3年攻坚整治,南通市区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33条“龙须沟”变身景观河。

  “城市黑臭水体被称为‘群众身边的污染’,是公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市委、市政府坚持把黑臭水体整治摆在改善民生的重要位置,列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南通市副市长陈晓东告诉交汇点记者,南通市区建成区面积225.84平方公里,区内河道403条,经排查,共发现黑臭水体(水系)33条,其中,29条属于轻度黑臭、4条属于重度黑臭。该市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思路,精准施策、综合治理,顺利实现了“市区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目标。

  濠河是南通古城护城河,被誉为少女脖子上的项链,濠河风景区以及中心城区约45平方公里范围是南通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核心区、先行区。南通市市政和园林局局长汤葱葱介绍,近年来,该市开创性地实施沿河排口高标准截污、雨污管网高质量养护、污水管网低水位运行等“两高一低”工作举措,今年以来,共改造市政污水管网9.39公里,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口数量349个,“六小行业”整治完成率达到80%以上,对濠河周边城市主次干道雨水管网进行管网清淤、检测、冲洗、修复,106.91公里主次干道污水管网实行低水位运行,基本实现“晴天污水零入河,雨天溢流污染得到高效控制”的治理目标。南通市区排水管网“两高一低”、运用拓扑导流墙技术解决“断头河”活水问题、利用生态湿地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等创新工作得到国家长江办、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肯定。

  正本清源碧水流。近年来,南通在濠河及周边主要河道以及主城区河网布设35个监测断面,每周开展水质检测,实时动态了解水质现状。“从今年的检测结果看,中心城区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濠河及周边主要河道水质基本达到Ⅲ类标准。”南通市市政和园林局党组成员徐训国说,“对黑臭水体的监管与整治是动态的,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阶段,将持续巩固已整治河道成效,依托河长制体系,加强长效管理,开展水质监测,确保河道水质稳定达标,实现长治久清。”

  交汇点记者 贲腾

标签:

责任编辑:王男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新华传媒智库、江苏舆情观察、民声汇、政风热线"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传媒智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传媒智库、江苏舆情观察、民声汇、政风热线"。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传媒智库及其子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